摘要: 我们知道芯片属于高端技术,这些高端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掌握在西方世界的手里,最近中国发展迅速惹来了西方世界的打压,下面我就和大家说说台积电宣布断供华为,台积电的
我们知道芯片属于高端技术,这些高端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掌握在西方世界的手里,最近中国发展迅速惹来了西方世界的打压,下面我就和大家说说台积电宣布断供华为,台积电的前世今生。
台积电宣布断供华为 对此华为也有思想准备的,前阵子台积电给美国致函"手下留情"的时候,但无异于与虎谋皮,结果可想而知,华为必然会受到短期影响。
目前5纳米7纳米芯片只有台积电能量产,中芯
国际还在18纳米阶段,差距较远。
从芯片制造工艺水平来说,台积电今年开始量产5纳米产品,这是业界的最高水平。
按照2019年的全球销售额计算,台积电和三星电子是第一梯队企业。其中,台积电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%,远超三星(18%)。
中芯
国际处于第二梯队,市占率仅为4.4%。
短短三十年的时间,台积电也从当初一个不被看好的,找不到投资的全球第一家晶圆代工厂,变成了一家投资回报率超80倍的占台湾GDP将近4%的超级大厂。当然,台积电的一切成绩,都离不开它的创始人,张忠谋。
台积电的前世今生 1950年代的美国,半导体产业刚刚起源,二三十家公司激战正酣。希凡尼亚就是其中一家小公司。1955年5月,24岁的张忠谋进入希凡尼亚工作。
后来大名鼎鼎的德州仪器,彼时成立了一个叫做实验室及制造的部门。时年27岁的张忠谋进入德仪的这个部门工作。
在张忠谋与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下,通过不断分析与改变,良品率有了崭新的突破。设计与制程规格得以量产,因此成功取得客户IBM的大订单。
他在德国通过降低人事流动率,大幅拉高良品率。让德仪在美国厂的业绩蒸蒸日上。41岁时,当上集团副总裁,同时兼任半导体集团总经理。张忠谋对产业的独到见解,使他不仅仅只是在控制和降低成本取得成效,同时也在技术研发和资本的运用上展现出前瞻性。
1983年,52岁的张忠谋决定离开工作了二十余年的德仪。1984年,他到通用仪器公司担任总裁。
1985年,54岁的张忠谋最后看了一眼德克萨斯州,登上了一架跨越太平洋、飞向台湾岛的飞机。
当时,张忠谋是世界顶尖的半导体人才。早在20世纪60、70年代,张忠谋就带领德州仪器在全球掀起过半导体大战,在这个行业里,他是一个"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"。
1983年,已经做到了德州仪器"三把手"的张忠谋,因和集团理念不合选择分道扬镳,辞去了集团总经理的职位。
1985年,张忠谋收到了孙运璿的邀请,出任工研院院长一职。两年多后,工研院推进了和荷兰飞利浦电子合资成立半导体制造公司。
而这个半导体制造公司,正是位于新竹科学园区的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,即台积电——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。
2019年,台积电实现营收2533.85亿人民币,净利润约838.06亿元人民币。耀眼的利润指标背后,是它一家就掌握了全球约60%的芯片代工制造市场。
中芯国际发展壮大起来,差距大是现实,但是不去用不去追差距会更大。首先最靠得住的是自己,必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有安全可言,中国芯快点强大,不要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。
好了,以上就是本期关于台积电宣布断供华为,台积电的前世今生的内容,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。